秋春温度一样,千万别弄错养生方法,惹出一身病!

  月,华北地区很多地方的气温不高不低,风吹着也很爽快,有的树木还保持着绿色,如同春天的感觉。不过,从空气湿度、温度变化趋势及室内外温差的角度上说,同样的温度,秋天和春天还是不同的,对应的养生方法也完全不同。

  虽然华北地区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的平均气温相差不是很大,但湿度相差还是比较大的(沿海等特殊地理位置除外)。一般来说,春季的湿度偏大,而秋季的湿度偏小。

  秋高气爽时节,湿度常常过小,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容易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粘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研究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

  所以秋季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增加室内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比如,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也可以通过加湿器,短时间内便可提高湿度。

  秋季和春季的温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的趋势是上升,而秋季则是下降。而这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还形成了“春捂”和“秋冻”这两种传统的养生之道。

  春季里,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也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

  而秋季,天气是逐日变凉的,但在气温“凉而不寒”的时候“秋冻”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当然,春捂秋冻也要科学,也要适度。

  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平均而言,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而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这样的规律,在晴天时最明显。

  对一些年老体弱者来说,即使室内外只有2~3摄氏度的温差,时间长了也是容易致病的,所以应当注意室内外温度的变化。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裸睡的 3 个好处,有一个你绝对想不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