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点都会致癌?“野菜之王”的蕨菜,是否吃了真的会得癌症?!作为一种野菜,尚未舒展时的蕨菜嫩叶呈现蜷曲状,吸引了一大批食客。蕨菜不仅长得美,吃起来更是美味,尤其是春风又绿山野之际,更是最好时令。
尤其是那些爱吃蕨菜的朋友们,更是不能淡定!还能好好吃蕨菜吗?都已经吃了那么多年蕨菜,是否已经跟癌症作了约定?从今晚起还能睡得着觉吗?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科学家从蕨菜中提取出了一种名为“原蕨苷”的物质,而原蕨苷则是被世卫组织列入到了2B类致癌物的名单之中。
曾有科学家针对“蕨菜致癌”进行过长时间的实验研究,向牛、羊、小白鼠长期大量投喂蕨菜后,这些动物的某些器官均出现了癌变。
众所周知,在人体中分解代谢毒素的器官是肝脏,所以说如若长期大量食用蕨菜,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甚至引发肝脏发生癌变。
说至今为止,并无证据表明长期食用蕨菜就一定会使肝癌发生,但在动物身上确有因蕨菜而发生癌变的事实。
咱们想看蕨菜致癌的机制,原蕨苷主要通过水解,形成一种强致癌物----二烯酮类化合物,这种强致癌物会让DNA变得结构不稳定,从而产生断裂,进而引发细胞突变的发生。
更关键是,这种强致癌物又跟一般致癌物不同,它不存在“作用阈值”,也意味着无论摄入多少,理论上都会有致癌作用。
但咱们也需要明白一点-----“不存在绝对安全的摄入剂量”,以及“只要摄入任何剂量一定会致癌”这完全是两码事。
蕨菜也是如此,没有100%的致癌,它的剂量与致癌效应之间也有关联,随着剂量增大,暴露频率的增加,致癌性也会越强。
食物霉变之所以会致癌是因为在霉变的食物中很可能会存在有一种被列入“一级致癌物”名单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此外,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肝癌三步曲”这一说法(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而若是长期大量饮酒者一旦出现了酒精性肝硬化,也就意味着肝脏癌变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另外,酒精还跟18种癌症有一定联系,无论是肝癌、食管癌、喉癌等,又或者是胃癌、胰腺癌等,都跟酒精有一定关系。
通过以上阅读,相信大家对于蕨菜为何可能会使肝脏发生癌变已经有所了解,其中的原因在于,蕨菜中所含有的原蕨苷具有致癌性,不过这并不是说蕨菜就一定不能吃。
再加上,饮食判断还得归咎于理性保持健康与感性取悦自我之间平衡感的拿捏,这种需要平衡,过度倾向一方,或许未能真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