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中医林毅精耕细作为人先,杏林大医育英才

  全国名中医林毅精耕细作为人先,杏林大医育英才。年近八十,医教研工作逾半个世纪,仍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首届全国名中医林毅的中医路注定不会平凡。

  “南粤杏林第一家”广东省中医院的宣传栏定期更新医院成果,其中总会看到林毅团队的身影:国内首个由研发机构持有的中药新药金蓉颗粒上市、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2018年首届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中医院首批以人才名义命名诊疗项目“林毅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周期疗法”……一个又一个成果的背后,是林毅超乎寻常的远见与坚毅,以及带领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创业。

  年近八旬,在许多人看来是应当颐养天年的年纪,林毅却仍在早出晚归地工作。她精神抖擞,思维清晰,身手敏捷,每天上午7点出门,8点开诊。虽然名义上是半天门诊,但从各地前来求诊的患者众多,实际上需要到下午2-3点才能看完。遇到疑难病例或者患者多的日子,看到下午5点也是家常便饭。待门诊结束后,她稍作歇息,便要与团队讨论研究动态、工作进展、批阅文稿,直至深夜。有许多人对此不解,她却淡然:“临床是中医的命脉,许多科学问题是在长期的临床中发现的、在临床中解答的。”正是凭借这种坚毅奋斗的精神,不断挖掘、研究中医科学问题,林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20年12月,她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时任桂林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的林毅萌生了一个念头:建立中医乳腺专科。“当时乳腺疾病分科不明确,有的在外科治疗,有的在妇产科治疗。而乳房作为女性第二性征,不仅生理病理特点独特,而且具有哺乳、美观等重要意义。随着乳腺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我由此提出设立中医乳腺专科。”林毅如是说。

  1980年,中医乳腺科在桂林市中医院正式成立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桂北地区的乳腺病患者闻讯而来。林毅深知技术不断精进和学科不断发展,才能得到患者的持续信任。凭借在临床中的不断积累和反思,她先后开发出“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技术”“揉抓排乳技术”以及14种乳腺专科制剂,名声逐渐踏出八桂大地,走向全国。

  1987年,在外科正宗派鼻祖陈实功的故乡——江苏南通举办的第一次全国中医乳腺病会议上,林毅向全国中医乳腺病领域专家分享了她的经验。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中,这位来自广西地级市的代表,被推选为首届中国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毅的中医乳科从此迈向快车道,相继成为“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欧洲EUSOMA认证乳腺中心。

  “我愿意接受挑战,去最需要我的地方。”1997年,已经功成名就的林毅受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乳腺专科。此时的她驾轻就熟,在她的带领下,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1999年获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评为校级重点专科;2000年获评为广东省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2002年获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6年以高分通过验收,并相继获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如今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中心。

  “说起中医,人们往往想到中药,实际上中医还有许多不需要服药的治疗、调摄方法,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每说起一个病证,林毅总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一系列的调治方法,通过有机整合,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疗效。“林教授连煲药方法、服用时间、平时做些什么运动、按哪些穴位等等这些细节全都嘱咐好了。”陈阿姨表示,看林毅教授门诊最大的感受是“细致”,许多发病原因、生活调理中遇到的问题,林毅总是事无巨细,一一讲解。在陈阿姨看来,这些细细嘱托,更显大家风范。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科疑难病,常致乳房成脓破溃,此起彼伏,迁延难愈,痛苦不堪。去年年初,一位来自粤东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洪女士找到了林毅。由于几个月的失治误治,洪女士的病灶已经弥漫全乳,乳房上形成手指粗的溃口,禁不住往外滴滴答答地流脓。林毅指出:“这是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肉腐成脓所致,当祛腐生肌。”在林毅提出的“燮理阴阳,立法衡通”学术理论指导下,为洪女士应用了“平衡脏腑、提脓祛腐”综合疗法,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促进新生。“一次治疗后就好了大半,一周之后竟全好了!没想到中医的效果这么好!”洪女士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中医药的疗效和魅力。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乳腺科主要疾病只有三大类,不像其他专科那样有庞大的疾病谱,但在林毅看来却大有可为。她通过多年临床积累,针对乳腺三大疾病,提出“中医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燮理阴阳、立法衡通”治疗乳腺炎性疾病、“分期辨治”治疗乳腺癌,作为全国性的中医指南、共识的指导思想,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能不断进步。”乳腺增生在许多医生看来是个“小病”,更多学者对乳腺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领域。但乳腺增生却是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疾病,相关不适症状明显且不易自行缓解,不少患者都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林毅研发的院内制剂“消癖系列口服液”对此则有良效。林毅回想起当年不断有患者反映,“消癖系列口服液”效果很好,可惜在院外买不到的问题。由此她萌发出研制新药、便于患者使用并在全国推行的念头,并从此带领团队进行了十余年的攻关,最终开发出“金蓉颗粒”并于2018年成功上市。

  “做百姓的医生,就要解决老百姓遇到的问题。”从临床辨治到日常调护,林毅的研究和工作总是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乳腺病患者常有气血经络不通的问题,林毅就编创出《女性养生导引功》,通过简单实用的导引动作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她还亲身示范,录制视频出版。2019年她把视频上传到网络共享,视频点击量已超过38万人次。患者经常问“平时吃什么好?”问的人多了,她组织团队编写《乳房健康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科普书,把患者们遇到的问题都一一解答。

  正是凭借这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在方寸间做到极致的精神,2017年林毅在全国各地名老中医中脱颖而出,被国家人社部、原卫计委、国家中管局授予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后浪,这一新词也常从林毅口中说出。“年轻人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魄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她一直重视年轻中医人的培养,从八十年代筹办全国学习班、台湾学习班,到九十年代培养学术继承人;从开班授徒到培养研究生,她无论亲疏,不问派别,倾囊相授。“对谁我都是没有保留的,能学到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

  来自广东台山的赵强医生从2019年开始随林毅学习。“我是西学中的,中医基础不牢,但对中医很感兴趣,幸得林教授指导,许多没有想明白的问题,经林教授一讲解,就豁然开朗了。临床上也尝试按林教授的方法处方用药,简直神了,患者反馈很好,更加坚定了我学习中医的信心!”

  多年来追随林毅脚步的学术继承人更是遍地开花,先后成为国内中医乳科学界的佼佼者。司徒红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获得者,连续多年被评为“岭南名医”;陈前军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王志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陈建萍是香港大学副教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对于林毅而言,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是没有终点的。相继取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又一个崭新的起点,提醒着她迈向更高的台阶。始终怀着胜似壮年的奋斗之心,数十年如一日地挖掘中医的宝库。在发展中医药的大业中,林毅,永远在路上。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素养时光 雨水谨防“倒春寒”,羊肚菌芡实汤年糕和山药糕强健脾胃、增强免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