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位想做支架却无缘支架的患者,是一位笃信胡大一五大处方并且践行五大处方的患者,是一位依靠左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重新获得正常生活的患者。
如果说拟一个题目的话,就叫:我心脏康复的“五五”行动。前一个五,就是五大处方,后一个五是五个等号。
我今年68岁,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13年厂长。电影《男妇女主任》、《斗牛》和电视剧《大雪无痕》、《民工》等,字幕上的出品人就是我。
我2009年退休。之后投入精力撰写一部经济学原理方面的著作。正当我兴致盎然、野心勃勃地进行创作的时候,我的心脏出了问题。2016年12月28日和2017年2月27日,两次心梗住院抢救。当时的状况是右冠状动脉血流为零,也就是全部堵塞。这时我虽然恐惧支架,但是最大希望是放上支架,保住性命。
不幸的是,我心梗堵塞的位置非常别扭,两次支架都没有成功。给我做手术的医生王超主任鼓励我:别担心,先转入保守治疗,以后相机再做。
我表面上故作镇静,说没事,但是心里压力一度很大。特别是手术当天的那个夜晚10点钟,我的血压突然下降到60——90。孟主任和王主任急忙从家里赶来。我当时感觉灵魂好像要出窍,迷迷糊糊地向空中升腾,心想,我的人生旅程到站了。朦胧中听到有人问我:“你感觉怎么样?”我说我好像要过去。接下来就觉得头胀,胸胀,手脚都胀——实际是给我注射了升压药产生的作用。一会儿,血压恢复正常了。医生和护士都松了一口气。王主任说这是迷走神经应激反应,不要担心。那天晚上,孟晓平主任和王超主任后半夜1点才走。
夜深人静,我儿子在一边睡着了。我却不能入睡。我不知道这个迷走神经是个什么东西。我隐约感觉,我的生命可能随时画上句号。我必须有心理准备。我给我儿子拟了一条微信,嘱咐他,如果出现万一,有一些需要他处理好的事情,包括我的工资存折放在哪,密码是多少。微信发完了,心想,人生不就像田野里的玉米一样,到了秋天,不可避免地都要枯萎死亡,这是规律。头脑中就涌现了这样的四句话:
我给这四句诗起个题目,就叫《咏包谷》。想开了,坦然了,压力也就减轻了。这时我想到了我未完成的著作,计算了一下,这部著作的完成,还需要两年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最低目标是先争取两年。
再见到孟老师,我向她提出:您能不能再给我争取两年的时间?她笑了,说“何止两年,10年也不止啊!”。她告诉我,支架暂时不考虑了,转入保守治疗;加强侧支循环。她向我介绍了胡大一老师的五大处方。
恰好2017年6 月,胡老师来中医学院心康科。胡大一、丁荣晶、孟晓平老师共同为我制定了五大处方的康复方案。从那时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我500多天如一日,践行五大处方。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以下。血压控制在70——120 左右。心率稳定在55次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5.5左右。
1、在长春中医学院心康科康复运动室在董啸老师团队指导下做康复运动,每周三次。在朱琳医生指导下做被动运动——体外反搏。每周三次。
2、在胡大一、丁荣晶老师及其团队指导下做居家康复运动,丁荣晶老师定期评估指导。骑自行车,举哑铃,蹲马步,腹式呼吸,扩髋运动。每周二、四、六。
1、贪吃=减寿。饕餮是传说中的贪吃动物,最后连自己的身体都吃了。每当控制不住嘴的时候,想想饕餮。
2017年5月我右腹剧烈疼痛,担架把我抬到120急救车上,医生问我去哪家医院,我说去中医学院找孟晓平,我家人用微信联系,孟老师马上赶到医院门口迎接,一分钟也没耽误。
我同时加入了北大人民医院心脏医患交流群,在群里我看到,胡大一老师经常发表有关心脏康复的知识,还有丁荣晶老师对患者不厌其烦的回答。
两年来的康复治疗经过,使我延续了生命,增长了知识,更坚定了一个信念:慢闭心病不用怕,五大处方来保驾!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