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常常不会导致其数量有明显改变,甚至降低。白细胞数量一般早晨较低,下午较高,波动最高达50%。
若血小板结果低于参考范围,并伴有出血倾向,要查病因。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也会受到某些生理状态的影响,如女性月经期。
男性的红细胞参考范围比女性高。当红细胞降低的同时血红蛋白也降低,有贫血的可能。红细胞数量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尿隐血出现“+”或“阳性”同时显微镜检查有红细胞,就是所谓的“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予以重视。
尿葡萄糖一旦出现“+”,建议检测静脉空腹血葡萄糖,明确是否有糖尿病,但也有部分人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医学上称为“肾性糖尿”或“应激性糖尿”。
尿液常规需注意,女性避开经期,以免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出现假阳性。另外,如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影响尿常规中的白细胞、隐血、酮体、亚硝酸盐的检查结果,而出现假阴性。
如果有腹泻症状,医生常会建议粪便常规检查。如果粪便隐血试验(OB)呈阳性(“+”),要进一步查因,排除消化道出血、胃黏膜损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等问题。
反映肝细胞受损的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如上述酶类的血清水平升高,可能与运动、服用药物或病毒性肝炎等有关,最好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肝炎。
若肌酐超出参考范围,要明确是否有肾功能损伤;尿酸高反映体内嘌呤代谢情况,长期持续尿酸高会导致肾脏损害和痛风。
人们往往喜欢“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于体检,越贵的方案自然包含的检查项目越多,反映身体健康状况也越全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疾病谱是不一样的,疾病发生往往也与遗传、生活环境和习惯密切相关。
基础检查评估基本健康状况,再综合家族病史、既往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等选择一项或多项专病风险筛查,可实现个性化和深度化体检。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到肉眼看不见的胃肠道出血。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很多人“谈 X 线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口腔科除了可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正确做法是,拿到体检报告后,先仔细阅读结果、解释及主检医生建议。大型体检机构通常会提供专业检后咨询,由医生面对面答疑解惑,这也是获得靠谱医学知识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