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一位56岁的大伯吃了两个柿子就开始胃胀,继而恶心、反胃、食难下咽。忍耐了几天之后不得不去医院做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有大大小小十数个溃疡!
更严重的是,胃壁上紧紧粘着两个大“石头”——胃结石,几乎把胃腔堵满,而且异常坚硬,甚至微创手术也无法完全取出……
未熟透的柿子里鞣酸(单宁酸)含量较高,空腹吃、一次性吃太多,或与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同食等情况,容易诱发胃结石。
大量鞣酸进入胃部之后,会在胃酸影响下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能把植物纤维、果胶、食物残渣等粘合在一起,短短几个小时就可能形成一个或数个胃结石。
胃结石的早期症状和慢性胃炎有些相似,容易给人情况不严重、不需要特意治疗的错觉;还有些人误以为结石能够慢慢被磨掉或消化掉,不必立刻取出。
胃结石滞留在胃囊里不断增大,会占据胃囊容积,甚至堵塞胃腔,影响食物的流动和消化。长期如此,患者食欲下降、饮食减少,将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低血糖等症状。
胃结石形成后,如不能及时排出,会随着胃部蠕动不断摩擦胃壁,很容易损伤胃粘膜,甚至导致胃溃疡。
严重的胃穿孔还可能发展成继发性腹膜炎,即腹腔内的器官受到胃部破损处的细菌感染,引发大面积炎症,甚至全身中毒的情况。
通常,胃溃疡的愈合期是6~8周,但胃结石往往会使胃溃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再加上胃酸分泌紊乱、细菌感染等,不排除并发胃癌的可能。
胃结石也有可能在排入肠道后发生粘连,堵塞肠道,引起肠梗阻。特别是小肠周径最细的回肠部分,一旦堵塞缺血超过8个小时,可能引发局部坏死。
一般情况下,表面光滑、体积较小、未曾黏附的胃结石可以通过肠胃蠕动排出体外,但较大的胃结石就会损伤胃黏膜。
而且胃结石的发作不限年龄和体质,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包括老人和婴儿。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预防胃结石,保护胃黏膜呢?
吃柿子或柿饼时要尽量选择橙红的、熟透的、绵软的,不要空腹吃,每次吃不超过2个,尽量不要带皮吃。
另外,还要尽量避免富含鞣酸的食物和高蛋白、多纤维的食物一起吃,或者食用时间应相差2小时以上。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能使胃部黏液减少,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损伤微血管,从而引起胃黏膜糜烂或溃疡。
而尼古丁能刺激胃粘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同时还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引起胆汁或者十二指肠液返流。所以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发生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
过量摄入食盐,会损伤胃粘液层,增加胃溃疡、胃癌风险。但很多食物本身钠含量高,无形中就增加了盐摄入量。
而玉米、韭菜、莴苣、鲤鱼、红枣、香蕉以及瘦的猪、羊、牛肉等,每100克的含钾量在270~500毫克之间。
五谷杂粮富含淀粉、植物蛋白、膳食纤维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日常食用,不仅能养胃,还能同时滋养脾、肠、肾、肝等消化器官。
先将大枣、红小豆、薏米和粳米浸泡30分钟左右,山药去皮切小块,然后添水煮粥,煮至微微粘稠软烂即可。也可以与大米按一定比例搭配食用。
大枣、红小豆、山药能活血益气,小米能养护肠胃、促进消化,薏米可以健脾祛湿,而板栗有活血补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