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健康】自2011年以来,北京朝阳医院就着手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探索,已初步完成了医疗主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了集医师培养、评价和监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
基于病种的精细化管理,是对医疗过程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更为精准的评价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病种管理,既体现医疗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又可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实现病种诊疗价值管理和专科品牌管理;既满足医疗的公益性要求,也符合医院经营需求;既要让医疗服务的价值提升,也要适当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既要满足患者的良好体验,也要力求实现医院经营的良好预期。
因此,我们期望依托信息系统建设,以医疗大数据的提取、整合、分析为基础,构建以病种管理为导向,以医务人员管理为主体,实现医院运行质量监测与医院经营成本控制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1、制定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指标族。根据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框架,我们设计了实施路径。从质量、效率、效益、难度、缺陷五个维度,制订精细化质量管理指标族,由医务、药事、医保、财务、物资等主要部门确定指标范围,建立《北京朝阳医院精细化管理指标定义标准》和《精细化管理指标详解》,涉及医疗、运营、科教、满意度等方面,约320个指标 。
2、制定考核指标权重。运用专家法、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关键考核指标的权重,集中体现社会效益与运营效益、偏重社会效益,利用权重调整考核导向,强化医疗质量效率成本控制,弱化工作量和收入。
3、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考核大数据库。建设以质控数据中心、集成平台和数据分析中心(BI)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支持体系,对接包括HIS、病案、医保、PACS、B超、核医学、检验、人力资源等业务系统,建立了面向医政、医技、医师、医保、科研、教学、满意度等所有数据集,有效保障了分析系统数据来源的质量,以及病种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4、指标查看。在数据抽取过程中,统一核算单元、明确指标数据源、规范指标取数规则,实现数据的实时查询、按照时段查询,将指标逐级分解到病种和医师个人。
6、指标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了关于病种收入、病种成本、病种质量优化和病种效率优化的分析报告,为医院经营和运行策略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信息技术还建立了全面医疗质量管理重点要素的管理模型,为要素相关指标管控以及各要素之间作用关系调控提供了指导。
1、医院以ICD10病种分类为基础,以DRGs理论及改革成效为指导,通过各职能科室与临床的细致沟通,结合时间消耗及费用消耗计算病种难度,引入年龄、住院天数、手术级别、生活能力得分以及费用信息等计算因子,最终搭建起覆盖全院已开展的近2000个病种的分析体,并实现了病种所有指标完成情况的查看功能。
2、建立医师及团队评价系统。基于职称分类,从难度、质量、效率、效益、缺陷五个维度,以每名医师诊断的病种为基础,测算得出了医师和医师团队各维度得分和总得分,从而初步实现对同级别医师之间诊疗质量的比较。
3、形成病种直接可控成本精细化分析报告,建设/完善项目(耗材、试剂、医疗技术评价)管理系统。从病种收入、支出、可控成本、医保补偿等角度进行综合测算,形成病种收入、成本及相关设备、耗材、医保管理的分析报告,提出成本控制、优化收支结构的建议。
通过建立以病种为导向的医院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寻找管理切入点,为医院管理决策、经营决策调整提供支持,优化医疗过程,改善运营效率,实现病种结构、成本结构的“腾笼换鸟”,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现医疗质量持续优化和提升,真正凸显三甲综合医院的功能定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