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接报电子烟投诉增加,违法吸烟将纳入信用档案

  北京市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实施以来,已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罚款近600万元,而近期电子烟投诉不断增加,本市将探索公共场所禁止电子烟的可能性。

  近日,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发布第八次控烟报告。自2015年6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北京控烟条例实施40个月,发现不合格单位22139户次,行政处罚(罚款)1917家单位,罚款543.79万元。共处罚违法吸烟个人8883人,罚款46.525万元。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在控烟执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行业管理不到位,执法中发现,少数行业的管理还不到位,缺乏对行业所属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督导,所属单位在控烟的主体责任落实上不够,存在违法行为较多,执法任务重,比如餐饮单位、网吧等。还有主体管理责任不明确,或管理边界不明确的场所管理差,例如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居民楼、综合写字楼、无人值守的公交站点,投诉举报处理困难,而且经常反复。

  同时,有关电子烟等新兴烟草的投诉不断。由于电子烟是新兴事物,北京的控烟条例中,还没有将其纳入执法范围,而有关电子烟的投诉举报在不断增加,目前尚属监管空白。

  未来,北京市还将加强电子烟危害及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公共场所禁止使用电子烟的可行性,为电子烟的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卫计委将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督执法,重点查处整体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同时,对被查处的单位、个人进行曝光。目前,市卫计委每月都会将全市单位和个人的违法吸烟处罚信息报给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将处罚信息纳入信用信息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达到联合惩戒的目标。此外,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属于行政监察对象的单位或个人被查处的,还将作为涉嫌违反行政纪律问题线索,上报监察部门。

  (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两个月“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投诉举报最多的前十家单位)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最伤肝的食物其实是“它”,究竟该如何食疗养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