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不到10%?论一颗优秀精子的养成

  近日,复旦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不足10%的报道引发热议,一时间,“弱精”这个让男人没面子的话题被赤裸裸的搬到台面上。捐精合格率低是男性精液质量低的缩影吗?当代男子的精液质量究竟如何呢?

  据报道,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自2018年6月6日运行以来,至今已满四个月,捐精志愿者至今已超过百人,但总体合格率不到10%。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重大新闻,从1981年11月在湖南医科大学建立内地首家人类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低”,“精子荒”、“精子库告急”早成为“永恒话题”。

  虽说这是事实,但确有被过度解读之嫌。捐精合格率低不等于男性精液合格率低,因为精子库对于精子质量的要求远远高于一般的检测标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唐文豪在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表示:捐精除了要求献精员精液中没有支原体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最重要的是精子库对捐精者的精液质量要求远高于正常水平:目前国内精子库精液评估标准是按照WHO第4版标准进行,精子浓度大于6000万/毫升,是标准值的3倍, a+b级大于60%,而不是50%,并且精子正常形态率大于30%,一般精液是15%。正是因为要求这么高,所以捐精的成功率很低,但并不是说大多数男性的精液质量都不正常。

  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男科专家江峰也表示:捐精不合格就无法生育,或是生育能力低下,两者不能划上等号。不少捐精不合格者会在筛查失败后丧失生育信心,但其实精子库筛查的标准远高于一般孕前筛查标准。

  《每日邮报》10月7日报道,美国和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对2002至2017年间两个主要生育中心的精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男性不育症治疗率增加了7倍之多,精液质量大幅下降。

  2017年,以色列和美国的专家发布数据显示:在过去40年中,西方国家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了59.3%。

  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发现:1981年至2006年的25年间,我国可生育男性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总体也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工业化国家育龄夫妇不育症的发病率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7—8%上升到近年来的15—20%;我国不育症的发病率约为10%—12%,大约有1200—1500万对夫妇受到不孕不育的困扰,其中约40%是男方因素,40%是女方因素,其它的20%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双方均有关系。

  据WHO统计,精子质量下降影响了世界上7%的育龄男性。唐文豪副主任医师表示:精液质量下降确实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一些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的疾病,如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精索静脉曲张、性腺功能低下,都可能造成精液质量下降。

  另外一些特殊的工作,如高温工作、接触射线或者有毒的化学品等,都是不育的职业性因素;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穿紧身内裤,常泡温泉,特别是吸烟,更是严重影响生育率。

  目前来说,男性不育一般有三种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人工授精或试管婴儿。治疗讲究循序渐进,药物治疗如果没有达到怀孕目的,则考虑人工授精;如果还没有成功怀孕,或不能做人工授精,则考虑试管婴儿。不宜在最开始就选择过高的技术,技术越高,人为干预越多,难度越大,费用越高;同时远离自然选择状态,出现遗传学疾病的风险可能就会有所上升。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英国医学杂志 孕期大量吃面食,孩子患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一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