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硬化性腺病 - 与乳腺癌那缠夹不清的关系!

  乳腺硬化性腺病 - 与乳腺癌那缠夹不清的关系!!患者,女性,33岁,主因发现右乳结节数日就诊。查体:右乳头上方可触及一包块,表面欠光滑,边界欠清,质地中等偏硬,移动度一般,局部肤色无改变。

  右侧乳腺腺体厚约1.6cm,左侧乳腺腺体厚约1.6cm。双乳多发散在乳导管增宽,右侧较宽处0.37cm,左侧较宽处约0.29cm,双侧腺体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

  右乳头上方约1-2cm腺体层内见2.7×1.2cm偏低回声,外形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内见点片状强回声,内部血流不丰富。

  右乳外上象限10-11点方向距乳头约1-2cm腺体层内见0.6×0.7cm低回声,纵横比>1,外形欠规则,边界模糊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后伴声衰减,周边见少量血流信号。

  左乳头上方距乳头约2cm腺体层内见0.6×0.5cm中低回声,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后伴声衰减,血流不丰富。

  图1:右乳最大的实性结节,位于右乳头上方约1-2cm腺体层内,大小约2.7×1.2cm,外形略呈分叶状,部分边界欠清,其内部可见点片状强回声钙化灶。

  图7:左乳亦可见一枚实性结节,回声稍高,边界欠清,后方可见声衰减,亦表现出一些“不良”表现。

  ***乳腺腺病的定义是原发于乳腺腺体成分的任何一种增生性改变,在WHO乳腺肿瘤分类中隶属于乳腺良性上皮增生。

  乳腺硬化性腺病多发生于30-40岁的女性患者,通常单侧发病,也可同时发生于双侧,单发多见,也可多发。

  乳腺硬化性腺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刺激上皮细胞增生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硬化性腺病继发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为正常人的1.5-2.0倍,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准确诊断和定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硬化性腺病在镜下表现为间质纤维组织过度增生,管泡萎缩乃至消失,小叶缩小乃至轮廓消失,残留的少量导管萎缩,纤维组织包裹萎缩导管而呈瘤样改变。由于上述病理改变,硬化性腺病在超声上多为低回声,以外形不规则、非平行生长、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为主要特点;在CDFI上表现为内部血流稀疏,少数可见星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5)CDFI显示病灶内部血流稀疏,少数可见星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Adler血流分级多为0-1级。

  有文献提出乳腺硬化性腺病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后方回声衰减、Adler血流分级、腋下淋巴结肿大情况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这三者具有一定诊断鉴别的价值~

  2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流,或1条较长的血流穿入病灶内,长度达到或超过病灶直径的1/2;

  3级,多量血流,可见≥5个点状血流,或2条较长的血流穿入病灶内,长度达到或超过病灶直径的1/2。

  回顾本病例,右乳病灶大者呈分叶状,内部有钙化,质地中等偏硬,乏血供,另一病灶纵横比大于1,边界欠清,后方回声衰减,周边可见少量血流信号;左乳病灶回声稍高,边界欠清,后方回声衰减;此外,双乳可见多处乳导管扩张。这些超声表现都是由于病理上间质纤维组织过度增生,挤压、包裹萎缩小叶而形成的。

  乳腺硬化性腺病无论肉眼、影像学、还是镜下均与乳腺浸润性癌相似,诊断和鉴别有难度,误诊率高,超人们还需仔细甄别,千万小心谨慎!~

  品质:透声性好、黏针感强、携带方便、经久耐用、容易保存、不易腐烂、用料为食品级材料(勿食用哈,不好吃)~

  PS:由于模具为纯手工制作,而且成品率偏低,每周产量有限,预计10枚左右,还请下单的小伙伴们耐心等待,小于大夫肯定尽快制作,早日发货,谢谢您的支持!^_^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5毫米的肠息肉,20年不切不查,终成进展期肠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