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退烧方法很常见,但很多家长都用错了,对于中暑这类「过热」问题,物理降温绝对可以降温,但是对于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发热」,效果不好。
「发热」是感染等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将身体体温的设定点(调定点)调高,身体主动产热(燃烧能量、肌肉颤抖等方式)。
所以,这时大家能知道,「过热」时,物理降温能将体内的温度带出来,所以能降温;但是「发热」时,你这边物理降温,但是大脑给身体设定的体温目标值高了,身体会继续产热,这时物理降温的效果就不好。
是的,发热时,物理降温也是有效的,但前提是在发热的「高温持续期」或者「体温下降期」使用,在这两个期用上,体温肯定会下降,不用的话,体温也会下降。
高温持续期,就是体温已经达到大脑设定的高点了,不需要继续升温了,持续一段时间;体温下降期,就是这时大脑又把设定的体温点下降到正常温度了,身体开始散热了。
而如果用到体温上升期,就是大脑刚把设定点提高,身体在努力产热的时候,物理降温是没啥效果的,你这边降着温,身体那边升着温,即使你厉害降低了些,过一会还会升上去,甚至导致身体产热更多[1]。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在发热时,给孩子降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体温计上那个数字,还是为了让孩子舒服?而物理降温,可能会导致孩子不舒服。
因为在体温上升期,孩子目前温度没有达到大脑设定的高点,虽然在发热,孩子往往感觉是冷的。这时你给孩子物理降温,孩子感觉更冷,更不舒服。
到了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这时孩子不会冷了,温水擦拭可能比较舒服,但是孩子可能比较累,折腾起来洗澡、擦拭,这一系列仪式也可能会让孩子不舒服。
使用退热贴,孩子额头可能有皮肤过敏的风险;使用酒精擦拭退热,皮肤吸收或者挥发后会吸入肺内,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如果孩子愿意,行,比如孩子喜欢洗澡,这时想洗澡,那就洗个澡,如果孩子想让你用温水擦拭身体,那也可以。
再说下怎么判断孩子已经处于什么期:如果孩子自己觉得热,皮肤开始发红、干燥,那就到了这个「高温持续期」了;如果开始出汗,那就到了「体温下降期」了。
即使你判断出孩子在这两个期,如果这时孩子比较累,不愿意物理降温,就一定不要,一切以孩子舒服为主。
这时候孩子本身就处于体温最高点或者降温期,物理降温其实没啥必要了。孩子不再因为发热而难受了,体温也不会再继续上升,身体开始自动熄火降温了。
首先,酒精退热一定不要用;如果之前用过退热贴有过过敏,一定不要用;不要洗冷水澡,不要冷水擦拭退热。
如果这时需要快速给孩子降温(在家用不到,在医院可能用到),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之后 30 分钟再用物理降温,这时药物起效,体温设定的点会下调,物理降温有效。
说完不对的,得给个正确方式,孩子发热用布洛芬(美林)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这两种退热药就行了。
怎么用药,用量多少,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退烧药吃不对有风险,美林泰诺林安全用药量表,必须要收藏
孩子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这时因为体温调节中枢有问题,可能对退热剂反应不佳,需要控制体温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