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正确的饮食干预模式,才能“怎么吃都不会胖”!杂志于2020年4月发表了一篇系统综述[1],分析和比较了全球比较热门的饮食干预模式对体重和血压等指标的影响。
我们就根据这篇文章,同您简要介绍不同的饮食干预模式,希望可以为那些“又双叒叕”立下减重目标的小伙伴们,以及为研究饮食健康效应的科研“打工人”提供点参考。
该研究纳入了121个符合条件的饮食干预试验,共包括21 942名18岁及以上的超重或肥胖者,并报告了14种指定饮食和3种对照饮食(表1)。
与常规饮食相比,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饮食在6个月时对减重和降压的效果相似,而宏量营养饮食导致减重和降压的程度略低(图1)。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的效果不如低脂饮食和适量的宏量营养素饮食,但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而低脂饮食和适量的宏量营养素饮食则未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图2)。
*图中不同颜色包含了效果和证据强度两方面的信息。绿色系表示证据强度较高,颜色越深,效果越明显;红色表示虽然效果明显但证据强度较低;橙色表示效果一般且证据强度较低;肉色表示效果微弱且证据强度较低;浅肉色则表示可能效果比普通饮食模式还差
在随访6个月时,普通饮食模式中Atkins、DASH和Zone三种模式对体重和血压的影响最大,但未发现哪一种饮食模式能够显著改善高密度脂蛋白或C反应蛋白的水平。
然而,当饮食干预持续至12个月时,所有宏量营养素模式和普通饮食模式的减重效果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效果均基本消失。
博士,副研究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单广良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临床流行病学科研设计与数据分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10篇)。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研究质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据分析分会 委员;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大数据分会 委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临床研究稽查员;《中华疾病控制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等多家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