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出自丁香医生,说是一个叫周洋的4岁患癌小女孩,在北京儿童医院经过几次手术后,肿瘤标志物一度接近正常水平。然而,就在此时一家叫权健的保健品公司却介入了周洋的治疗。于是,小周洋的家人拒绝了北京儿童医院医生的专业建议,暂时中断了医院的化疗,让女儿吃起了这家公司的保健品。
这一吃,就是两个多月,直到小周洋的病情出现恶化。但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令人咋舌的一幕出现了。就在小周洋奄奄一息的时候,小周洋的照片、头像离奇地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论坛、社交媒体上,说她已经在权健重获新生。
气不过的父亲把这家价值百亿的保健公司告上法庭,小周洋一家败诉。8 个月后,越来越大的肿瘤瘤体把小周洋的皮肤顶破,伤口溃烂不堪,她在痛苦中离世。
对于丁香医生的调查报道,12月26日的凌晨,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信号发布“严正声明”,称丁香医生报道不实,指责其“利用从互联网搜集的不实信息,对权健进行诽谤中伤,严重侵犯权健合法权益,致使社会大众对权健品牌造成误解。”声明还要求,“丁香医生”撤稿并道歉,权健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两者到底孰是孰非,是揭露还是构陷,随着有关部门的持续介入,真相必将大白。但在这起刷屏事件中,“保健品”一词却再次闯入公众的视野。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篇在网络流传甚广的文章《在中国,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人的》。这篇文章标注的出处是人民日报。
该文披露:保健品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
今年以来,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和歌手臧天朔相继因癌去世,著名央视主持人李咏也因癌去世了。于是一些推销保健品的营销文在朋友圈上蹿下跳,推销保健品的治病神效。对此,我特别想反问一句,师胜杰、臧天朔和李咏,是买不起吃不起保健品吗?如果保健品能包治百病,这个世上恐怕就没有医生这个职业了。如果保健品能吃好医生治不好的病,那全世界的药厂都该倒闭了。
监管的缺失和无力导致乱象丛生。在中国,恐怕很长时间内,保健品注定是一个被虚假宣传的行业。而对于普通人,也许能够做的就是从此刻起,做一个拒绝保健品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