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其开完相关药物之后,医生便让张某在输液区等待输液。在护士给张某挂上第一瓶输液之后,给张某换上了第二瓶头孢输液。张某起初并没有什么反应,但随后张某突然全身发抖,放在椅子把手上输液的手开始不停地摇晃,张某立即按了急救按钮。
护士发现情况之后赶到了张某身边迅速的拔下了输液针头给张某停了药。此时的张某已经进入了休克的状态,护士立即停水,并对张某进行了急救。
当时跟张某陪同挂水的朋友刘某从外面回来时看到张某进入急救室的时候嘴里还在淌着黄水,但已经是昏迷不省的状态。
据死者的朋友刘某表示张某的化验单上写着无过敏史,但是死者的家属却质疑医院在输头孢之前并没有给张某进行皮试。
「国际上的药典都是规定头孢是不需要做皮试的,因为头孢过敏的发病率是很个例的。」对于家属的怀疑院办范女士是这样回答的,并且表示在其来医院看病之前医生都会询问到患者有没有过敏史。
有人说,不皮试一出事情家属准要闹,谁来保护医生?有人说,目前部分药品质量不稳定,杂质也可能导致过敏,皮试可以降低风险。
但也有人说,中国药典委员会主编的《临床用药须知》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两个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需皮试。
还有人说,目前头孢皮试假阳性和假阴性概率都挺高,皮试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问清过敏史和做好抢救措施……
虽然在临床上,真正有意义的安全措施是:认真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及时、正确地抢救(停止药物输注,使用肾上腺素等)。
我曾经和你一样,每天都在「皮试」or「不皮试」里纠结,直到我看了丁香公开课联手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协和医院和华西医院等多名权威专家匠心打造的课程:
抗菌药合理使用,人人有责。所以我们推荐各科室医学生、医生、护理人员、业务院长都需要认真学习。
以上四位讲师将从多学科角度诠释皮试的相关问题,以期澄清医务工作者对上述诸多问题的认识,改进皮肤试验实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