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孩子发烧了,哪些退热药相对安全?

  任何一种药物都并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们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来选择。

  3月龄以上的孩子发热,普通的发热,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最短时间间隔是4小时,且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5次。

  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效较快,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为2小时左右,副作用相对较少,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对凝血功能也无显著影响,无肾毒性,但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着剂量的上升疗效上升,同时需要防止过量而引起肝脏的损害。

  6月龄以上的孩子发热,且发生高热,可以使用布洛芬,两次用药最短时间间隔是6小时,且24小时内服用不超过4次。

  布洛芬,退热起效较快,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可以持续4-6小时左右,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转氨酶升高,偶可影响到凝血功能,在脱水、血容量低、心输出量低等情况下,偶可发生可逆的肾功能损害,过量服用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癫痫发作等情况。

  注:如果孩子患有肾脏疾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或者在发热过程中出现脱水的情况(严重呕吐、严重腹泻 等情况需要引起注意),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布洛芬,因为布洛芬存在肾脏功能损伤的潜在风险。

  16岁以下的儿童发热不要使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会明显增加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罕见却致命疾病)的机会。

  婴幼儿退热药物的常用剂型为口服剂和栓剂。口服剂最为常用,一般在服用半小时左右开始生效;栓剂通过直肠黏膜吸收,但是剂量不容易掌握,且不适用于腹泻患儿,通常只在不能口服降温时包括热性惊厥时偶尔使用。

  静脉输液是代替或者弥补经口液体摄入的不足和作为静脉用药的媒介,其效果除了快速补充体液,由输入的药物成分决定,除了迅速纠正中度以上脱水,并不是退热的手段。

  持久的高热加上当天或者几天没拉大便,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确实可以帮助散热降温,但坊间流传的“药物灌肠”并不能作为预防热性惊厥的手段。

  另外,退热贴不能有效降温,甚至导致局部过敏,不推荐使用;切勿使用冰枕,容易导致低温冻伤;禁止使用酒精擦浴,酒精擦浴经皮吸收、经呼吸道吸入,会导致酒精中毒,无论是工业酒精,医用酒精,还是普通白酒,都不要使用!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宣武科普 牙龈出血也是病,待到松动可要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