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发作前,这个症状是大脑最后“警报”,早知能保命!

  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中风”,主要是古人将病因归结于“风”这种元素或邪气的侵袭。按照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由于人体所消耗的能量很大一部分都需大脑来支持工作和运行,虽说大脑只占体重的2%,但所消耗的氧气与能量可是达到全身的20%,人体有15%的血液都必须单独性为大脑提供“后勤”。

  因此,若大脑供血一旦出现“故障”,势必就会出现脑梗死、脑溢血等脑中风相关疾病。脑中风由于存在三高二低的特点-----“患病风险高、致死风险高、致残风险高以及存活机会低、生活质量低”。

  一旦不幸罹患此病,患者身体与精神都需承受巨大的痛苦,更可怕的是这种病目前尚未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但这类症状有个特点----时间很短,一般也就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因此,很少人会选择忽视,又或者会认为是低血糖或劳累过度而引发。

  由于大脑血运的恢复,小中风症状很快就会完全消失。据统计,大约有1/3的TIA患者会引发中风,而4%-20%的患者会在TIA发作之后3个月出现中风。

  所以,若出现TIA症状,则需尽快进行预防性治疗,若出现视野缺损、眩晕或走路不稳等情况,这最好待在原地坐下,不可轻易走动,以免防止跌倒或碰撞。

  当然,若一侧手臂无力还需进行头部CT,可别认为医生是在过度检查。及时发现,才能降低发生中风致死致残的风险。

  比如戒烟以及控制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以及一些骨科类相关疾病;还需避免三高,改善饮食习惯,定期复查。

  当然,房颤也是中风高危因素之一,其中风概率更是常人的5-10倍。本身曾患有房颤,一定需及时到心内科寻求咨询帮助,通过规范的预防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从而大幅度减少TIA以及中风的概率。

延伸阅读:

标签:健康知识

上一篇:小耳症那些事儿(三十六)手术风险的高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